河北文明网 唐山文明网 
相关信息
· “道德讲堂”建设指导手册
· 机关礼仪
· 涉外礼仪
· 学校礼仪
· 服务礼仪
· 工作礼仪
· 社交礼仪
· 公共礼仪
· 家庭礼仪
· 个人礼仪
魅力路北
· 【我们的节日·元宵节】路北区...
· 唐山市举办元宵节家庭文明建设...
· 【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路...
· 路北区2024年1月份第二期...
· 关于第三届路北区文明家庭名单...
· 关于第八届路北区道德模范名单...
· 路北区10月份第四期“周文明...
· 路北区开展“关爱社区老人,谨...
· 路北区10月份第三期“周文明...
文明讲堂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明讲堂

谈修养
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12-1-29   编辑:路北文明网
 
    知识是力量,知识是财富,有知识的人绝对比没有知识的人好,历史上的伟人、名人都是很有知识的人,有了知识才会有修养。
所谓修养,其实是一个人的境界问题,有些人一遇到不高兴事情,就会发怒,表情会很快表现出来;有些人自己的利益有一点点损失,就会做出出格事来,有的还会无知的违法;有些人总是认为自己最聪明,自尊心过了头,看不起别人;有些人想捞到个人好处,就背地里坑害别人;有些人没有骨气,失去正义感,八面玲珑,讨好迎合别人和权贵;有的刁钻刻薄,自私自利。凡此种种都同个人修养有关,有些是缺少语言修养,有些是缺少个性修养,有些是缺少道德修养,归纳起来还是缺少知识修养。
    为什么一些成功的人都很讲修养呢?主要是他们的知识比别人丰富,思想境界比别人高,对人生看得深,看得透。他们心胸宽阔,大智若愚,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就象古代的鲍叔牙,现代的鲁迅和郭沫若。“五四”文化运动时期,鲁迅是左翼作家,郭沫若是右翼作家,鲁迅文章尖锐泼辣,批评起来不饶人,郭沫若虚心接受批评,毫不在意,可见二人其实对相互的人格都很钦佩,是惺惺惜惺惺,都是境界很高的人。
    当今世道之风不雅,争名夺利,豪欢狂饮,唯利自图,自以为是,岂不知生命价值何在?生活目的如何?这些主要是缺少道德文化修养,是个人的利益占了上风,不想想社会和谐不仅仅只能依靠物质丰富可以发展,还有重要的是思想文化的发展。
    一个国家如果思想文化的堕落,是最危险的堕落,因此加强人的知识修养显得十分重要。唤醒这个时代的人,最主要还是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我觉得研究古代哲学很重要,其实我们许多想不明白的事情,社会上所表现的问题,过去的书里都有,只是现代人忙于事业和生活,没有闲工夫看书。我想我们应该安静下来,多看看书,多明明理,思想境界就会不断提高,正如孔子提倡的学问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包括做人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这些经验和道理其实古人已经在他们的典籍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多看书,增加知识修养吧!
有修养是人人都想做到的,因为有修养的人谈吐、举止、神态、与品质都与一般人不同。有修养的人胸襟开阔,不会与人斤斤计较;有修养的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修养的人优秀却不清高、处于逆境不退缩;有修养的人乐观、正直、见义勇为……所以人们都想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是表现在穿着长相上。有修养的人最重要的是做到心灵美。有修养的人不会乱丢一张纸屑、果皮;有修养的人不会对不合理不合法的事不闻不问。所以做到有修养是很不容易的。
有修养的人一般不外现,区别与有修养与无修养的人挺难。曾经有一所学校为考察学校最优秀的十几名学生是否有修养,对这十几名学生做了一次特别的测试。在考场中地下散放着扫把、抹布,有的同学把它们摆放好,而有的同学却置之不理。当然这场别出心裁的考试将一部分学生考倒了。平时他们也许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表现的很出色,但他们却没有通过这一关。为什么?是因为他们不知真正有修养的人在任何一地都能严格要求和克制自己。
由此看来,做到有修养并不简单,但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多读好书是好办法之一。事后要总结自己的做法,换一个角度去观察,检查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得会更好。只要坚持下去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很多人认为修养一词出自<孟子>的"修身"、"养性"。修指整治、学习、提高;养是培育、抚育。修养是指人们为获得某种能力和品质所进行的自我学习、磨炼、改造和陶冶的功夫。然而,“修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可用来表示人们思想意识方面的陶冶,德行举止方面的整饬,理论知识、工艺技能的造就,等等。
其实,“修养”在遥远的古代就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在先秦时代,孔子对君子的内涵进行了概括,他认为君子应该具有“仁”、“义”、“礼”、“智”、“忠”、“信”等品质。从修养的主体来看,他认为“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是实行仁的具体要求。这五个品德的功用是:“恭而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这就是说,为人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受到大家得拥护;做人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办事敏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益;待人慈惠,给人好处,就能使唤人。这实际上是用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来规范主体的修养。然而孔子还认为“君子”既要注重内在品质的修养,还要重视外在仪表的修饰,他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质指品质,文指文饰。文质彬彬,就是要求文与质的完满统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这句话的原意是在论人,在他看来,人的品质主要指人的内在的伦理道德品质,他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又说:“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孔子认为,一个人缺乏文饰就会显得粗鄙,一个人仅有的文饰而缺乏内在的道德品质,就会显得虚浮,文质统一才能成为君子。
由上述可知,先秦时儒家的的“君子”即修养是建立在封建的道德观念上的。而恰恰相反,到了魏晋的时候,随着玄学家嵇康、阮籍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到后来流行的一种“魏晋风度”。诸葛志教授在《中国原创性美学》中讲到“所谓魏晋风度,就是指魏晋名士在追求人格美时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作风态度和神情风貌,魏晋风度是人自觉的标志,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而它主要可以分为六大块:一注重人格个性特征的张扬;二重感情。三语贵“辞约旨丰”;四重生活活力;重神气;五重视把玩现在的生活情趣;六爱美。在魏晋的时候,还经常流行“文品如人品”、“人品如文品”之类的说法,因为那时候因为人的自觉带来了文的自觉,而文的自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的自觉。这时候对人的修养的评价,不再像先秦时代那样,总是停留在封建的伦理道德上旋转了,他们更加崇尚自然,师心放达,很多人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儒家礼教的束缚,特别是士大夫和那些作家。其中阮籍和陶渊明就是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然而因为从汉末开始的天下大乱,使得隐逸之风前所未有地兴盛,到东晋时在名士之中已相当普遍。虽然投身于山水隐逸的真正目的是各不相同,但也不愧是提高自己修养好方法,例如陶渊明隐居于山林,追求自己的个性生活,却乐得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好名声。
今天,我们讲一个人“有修养”,也一般是指他有“道德修养”,而不是魏晋讲的个性张扬。所谓道德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和功夫。由上述可知,修养的话题从古至今便一直提倡并被世人接纳,足可以见它的重要性。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个人也是非常尊重有修养的人的,甚至对其敬仰。因此,道德修养可以说是一个人自我品质锻炼和人格升华的阶梯。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修养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当今大学生整体道德修养正在急极下滑。“自大”、“自负”、“自私”、“势力”等不良思想已经抬起头来。例如我身边常有这样的人,自负而不自知,沾上一点小官小利,便自鸣得意、趾高气扬,对人指手划脚、评头论足,仿佛她博学多知,包读天下事,而最可悲的是,犯了众怒还不清楚,自已哪儿出了毛病,一味地寻别人短处,揭别人伤痕,对自己宽宏大量、理由十足。这样的人,并不止一个,能说她们没文化吗?也不,堂堂大学生,能说她们没气质吗?也不,满腔经论,谈吐流畅,那么他们缺少的是什么?无非是“修养”。 我认为修养之所以重要,其中一点是因为良好的修养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人际关系中紧张与摩擦,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方能在事业上有所成,为世人所尊重。例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我羡慕他是因为他很有钱,而我敬仰是因为他有修养,有爱心。还有今年刚刚去世的深圳爱心大使丛飞,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他的道德修养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现在有很多人叹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认为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修养像爱心大使丛飞那样去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生。修养何其容易,只要以心换心,以诚换诚,但修养又何其难,必有得失。其实,在我心目中,修养的体现很简单:一句温言暖语,可软化千年冰霜,一段相持相助可匡正人生之途,人气我不气、人怒我能忍、人落我皆扶、人善我愿护、人穷我力助......
费话良久, 其实就是一句话, 北大人要学会宽容的艺术, 象有些神志不很清楚的同志们说的话, 我们就不必当真了. 在这里, 我示范一下如何和狗对叫: "cityuhk同志, 组织上知道你受了打击, 希望你早日恢复小学水平."在生活中,从未遭人毁谤的人恐怕不多,面对种种诽言恶语后所喷发出的行为,就可以明显鉴别出一个人的修养。
中国几千年的文字与文明,渊远流长,自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子不孝为过”“三字经”等语言上,都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对修养就有了一定的鉴评。
修养之所以重要,其中一点是因为良好的修养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人际关系中紧张与摩擦,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方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家庭中为人所尊重。

    修养,不是说不会发脾气,而是说不会轻易发脾气,不会发脾气的人,不一定是有修养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则是缺乏修养之人。能让人心服口服的人并不多见,但出口成脏的人,却大有人在,社会在进步,文明在进步,重组美丽动听的语言艺术,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学问,也是适应文明社会进展的先诀。
“修身养性”之道,其实不难,怕就怕不修、不养,自大自狂!以至把一生美好的际遇抵毁,而错过身边多么值得珍惜的情意。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友有友则、亲有亲距”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更化至朋友之间、亲人之间,都需要互相以宽容、理解之情相融,方能和平相宿,修养,在此中起的作用,是何等的很重要!
行远,必先修其近,登高,必先修其低,近不修,无对行远,低不修,无以登高.从人的修养说开去人是需要有一点修养的,但什么是修养?答案是不同的。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曾经在1939年就写过一篇题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后出过单行本,流行了一段时间。前段时期的三个代表、三讲可以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找到根据和出处。叹服九斤老太说的话:一代不如一代了。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有这样的话: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封建思想家在这里所说的是他自己修养的过程,他并不承认自己是天生的“圣人”。另一个封建思想家孟子也说过,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历代的革命者,在他们成为统治阶级以后,就失去他们的革命性,反转头来压迫被剥削的群众,这是一种必然的规律。”

      毛泽东曾经说过:三天不学习 赶不上刘少奇。可见刘少奇在当时毛泽东的心目中的位置,以及为树立刘少奇的威信下了不少功夫。可能是刘少奇的修养很高,结果在文革中被毛泽东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吃小亏,占大便宜的修养之道没有应验,临终前周围的人都不知道他是谁,含冤离去。
如此以来是否修养就不重要了哪?窃以为重要。
修养说白了一点就是涵养,恐怕没有谁不喜欢和有涵养的人打交道。因为有涵养的人不会高高在上,有涵养的人不论是对什么样身份的人,始终都彬彬有礼。希望别人有涵养是没错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有涵养。有涵养的过程是漫长的,是有一个量变的过程的,是要付出忍辱负重的代价的。刘少奇是付出了代价的,其高尚的修养起码是影响了一代人,给后人做了榜样。
追求做有修养的人是我们这个社会能够进步的源泉,物质贫乏也好,丰富也好,良好的修养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中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人的修养,或者说人的涵养,或者说是人的素质。纵观中国媒体一片歌舞升平,到处这庆那庆的,这高调那高调的,而人去楼空之后的公共场所一片狼藉,垃圾遍地。此景怕与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不和谐,更谈不上什么修养和素质了。
    让每个国民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讲脏话、不损坏公物、不大声喧哗、不奢侈浪费、不见死不救是当务之急,要在媒体上广而告之,要让每个公民知道没有良好修养的人是可耻的。
有了众多良好修养的人的社会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才能避免刘少奇的悲剧重演,才能告慰众多已故先人的在天之灵,才能使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2012-2015 路北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唐山市新华东道55号 联系电话:0315-3724062
冀ICP备12015101号-1 技术支持:文豪科技
360缃戠珯瀹夊叏妫娴嬪钩鍙